Sunday, 22 June 2025

聖體聖事帶來合一的希望 The Holy Communion Brings Hope of Unity

聖體聖血節,丙年
主題:聖體聖事帶來合一的希望 The Holy Communion Brings Hope of Unity

天父對世人的愛,是毫無疑問的。雖然人類叛逆,違反了祂的忠告/命令,但天父完全沒有放棄我們的念頭。祂用了多種方式(希1:1)來協助我們重返祂的懷抱,分享祂的永恆生命。縱使我們屢錯不改,好像若無其事,不知悔悟,天父仍賜下聖子聖神,不離不棄地在我們身旁引導!天主對我們這些不堪的受造物,仍然頑固地滿懷希望,試問我們怎可以繼續自暴自棄呢?

上一個主日我們慶祝「天主聖三節」,慶祝天主自身的共融合一,並帶給因罪惡而分裂了的人類,共融合一的可能。天主聖父賜下聖神,願意我們在生活中,結出「聖神九果」,即在基督徒生活中,活出九種美德,就是「仁愛、喜樂、平安;忍耐、良善、溫和;忠信、柔和、節制」(迦5:22b-23a)。這些美德能化解種族之間的衝突和國際間的糾紛,促成人類的共融合一。俄羅斯與烏克蘭可以化干戈為玉帛,帶來歐洲及世界和平;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可以言和,一起建設加沙土地。「眾人都把自己的刀劍鑄成鋤頭,將自己的槍矛製成鐮刀;民族與民族不再持刀相向,人也不再學習戰鬥」(依2:4),這些都是世上滿懷善意的人所企盼的。這個主日我們慶祝「聖體聖血節」,更加是人類共融合一的保證!且讓我們默想「聖體聖事」的共融幅度。

今天的第一篇讀經充滿著很多象徵意義,有待抽絲剝繭。聖奧思定教導我們,讀《舊約》時,我們可以找到很多指向耶穌基督的預像,可以在新約看到天主子如何成全祂在《舊約》中所許下的承諾(瑪5:17)。今天的經文中出現了一個神秘的人物,名為「默基瑟德」。他之所以是神秘,因為《創世紀》沒有記載他從那裡來,亦沒有提及他的後裔或結局(希7:3)。我們祇知道他身兼「撒冷王」和「至高者天主的司祭」的職務(創14:18)。在希伯來文,「默基」解作「君王」,「瑟德」是「正義」的意思。因此,「默基瑟德」是「正義之王」的意思。亞巴郎領兵解救了侄兒羅特之後,來迎接他的,是「正義之王」,肯定了亞巴郎的軍事行動不是自私的,而是公義的!「撒冷」除了是地域名稱外,字義是「和平」的意思。「撒冷王」來迎接亞巴郎,象徵亞巴郎的軍事行動,是制止干戈,帶來和平的(希7:2)。可見即使在現實世界裡,雖然戰爭帶來滿目瘡痍,但《聖經》在字裡行間,仍滿載著對和平的渴望!

在古代,司祭擔任著神人之間的橋樑。人類感覺到自己不能控制自然界的各種威力,於是出現了一個與神明溝通的階級,他們代表所屬的團體,與神明打交道。例如在渡河遷徙時,求神明指示方向,保祐沿途順利;在戰鬥時,求神明幫助他們作戰;在乾旱時,求祂們降雨或指示水源;在豐收時,當然要討好祂們、祭獻祂們…為甚麼人民不直接與神明接觸呢?因為神明本身擁有強大的能力,祂們的四周總是行雷閃電,祂們出現時總是山崩地裂、火光熊熊等等。所以人民與神明接觸,最好有一個中間人作緩衝,那就安全得多了!因此在古代,君王兼任司祭是常有的事。

聖經學者素來把默基瑟德定位為「耶穌基督,普世君王」的預像,同時,默基瑟德又是「至高者天主的司祭」,所以新約的作者,把聖詠的預言貼在耶穌基督身上(希7:17; 詠110:4)。原來迎接亞巴郎的,是正義的君王和天主的司祭——耶穌基督。但耶穌基督有別於其他司祭,一般的司祭帶著不是自己的血進入聖殿(希9:25),為群眾舉行贖罪祭。為甚麼要贖罪呢?因為有罪的人不能承受天主的威能,接觸天主時會被毀滅,所以要靠司祭為罪人舉行贖罪祭。天主子與一般司祭不同,祂自作犧牲,以自己的血肉作為祭品,一次而永遠地替世人贖罪(9:28)!正如今天的第篇二讀經所載,天主子在最後晚餐時,祝聖了麵餅和葡萄酒,成為自己的血和肉,祭獻天主,與天主訂立新約(格前11:25; 路22:19-20)。原來迎接亞巴郎的,是拿著自己體血的和平君王與永恆的大司祭——耶穌基督!天主子的自我犧牲比古往今來,所有宗教的司祭合起來的祭獻更有效,因為祂是超越時空的天主子。

即使在今天短短的福音章節中,我們也可以領會到天主子犧牲的普世性。
首先,今天的群眾是十二宗徒「周遊各鄉村,宣傳喜訊,到處治病」(路9:6)所吸引來的。群眾的健康和信德,非常參差。所以耶穌基督首先「講論天主的國,並治好了那些急需治療的人」(9:11)。這不就是教會未來為全人類要做的事嗎?這五千群眾豈不是普世人類的預像嗎?即是說,我們可以放心大膽傳福音,因為耶穌基督會完成祂吩咐我們開始的,但還沒有完成的工作!所以耶穌基督是我們信仰的始創者,又是我們信仰的完成者!這是天主團結有不同需要的人的第一步,處理一切急需治療的,恢復他們的身心健康。

其次,這些康復了的人,天主子必須維持他們身、心、靈的健康。怎樣做呢?天將要黑的時候,門徒們自己已感覺疲累,是時候遣散群眾,各自投宿尋食了(9:12)。但耶穌基督不認同十二宗徒的意見,因為這麼多人,四周的村莊田舍是沒有能力吸納和照顧這麼多人的。作為一個牧者,怎可以不好好牧放祂的羊呢?所以主耶穌向那十二個牧者說:「你們給他們吃的吧」(9:13a)。這真是個「不可能的任務」!因為粗略估計,最少也要二百塊銀錢的餅(谷6:37)纔夠。即使有足夠的金錢,試問一時間,四周的村莊田舍如何能夠烤焗出這麼多餅,供五千人食用呢?天主子當然胸有成竹,門徒們祇要按耶穌基督的指示,做天主的事,不可能的也變成可能。正如總領天使加俾額爾所說:「因為在天主前沒有不能的事」(路1:37)!就這樣,天主子在荒野之地,舉行了一次原始的「彌撒」,雖然不是一個祭天大典,但卻滋養了不同的人,身、心、靈上的需要。

親愛的兄弟姊妹,天下太平、各國平息干戈、分黨分派的人共融合一,聽起來簡直是天方夜譚,好像是不可能的任務。但這原是天主聖三的旨意,祂又怎會放棄呢?讓我們好像宗徒們一樣,投入這個「不可能的任務」,藉聖體聖事的助力,使眾人共融合一。亞孟。
天主保祐!


2022反省
圖片鳴謝: ideogram.ai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