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ranslate

Sunday, 12 October 2025

感恩滋潤信德 Gratitude Breeds Faith

常年期第廿八主日,丙年
主題:感恩滋潤信德 Gratitude Breeds Faith

上一個主日,我們知道了信、望、愛三個「超性德行」之中,愛德最重要,因為它維繫和加深我們與天主的關係,保證了我們的得救。今天的讀經,啟示我們有關如何加強我們的信德。

首先,讓我們澄清第一篇讀經的一些背景。當時一統的以色列王國已經分裂為二,北面的以色列國與外族接壤,即今天的敘利亞,當時稱為「亞蘭」,首都是大馬士革。亞蘭王經常派兵南下搶劫,納阿曼是他器重的一員猛將,可惜納阿曼患有痲瘋病。另一方面,當時奉天主差遣在北國以色列宣講的先知是厄里叟,他是厄里亞先知的繼承人,以厄里亞的精神和權威,抗衡北國君民上下崇拜偶像的歪風。人稱厄里叟為「天主的人」。

納阿曼並不認識天主,是他妻子的一個從以色列擄回來做婢女的告訴主母,主人的病只有以色列的先知纔能醫治(列下5:3)。於是納阿曼稟告阿蘭王,王便寫了一封信,吩咐納阿曼帶去見以色列王,要求以色列王治好他(5:5-6)。以色列王耶曷蘭一讀了那封信,便撕裂自己的衣服,因為他帶領人民拜偶像,自知天主不會俯聽他的祈禱。阿蘭王明知他沒有能力醫治納阿曼,明顯是借故挑起戰事…(5:7)。 厄里叟聽說君王撕裂自己的衣服,便派人見以色列王叫納阿曼見他,到時,這個敘利亞人「就會知道在以色列有先知」(5:8)!言下之意,他有本領治好納阿曼。當納阿曼滿懷希望來到厄里叟門前的時候,厄里叟沒有出來接見他,只派了一個使者對他說,到約旦河裡洗七次, 便得痊癒(5:10)。納阿曼很氣憤,他原以為厄里叟會出來見他,站在他面前呼求天主的名,在他患處揮揮手,治好他的痲瘋(5:11);豈料先知不出來見他,只吩咐他做一些與治病毫無關連的事;納阿曼當眾說,難道大馬士革沒有河水可以潔淨他嗎(5:12)?他調頭想離開的時,他的僕人們勸他冷靜下來,依照天主的人的指示去做,之後再作定奪(5:13)。

且讓我們停下來默想當中的一些教訓。第一,相信天主是由聽到好消息開始。好消息是甚麼?好消息因人而異,通常時指遭受到病患、不幸、挫折或損失等等的困擾時突然出現的出路/曙光,我們簡稱之為「福音」。我們對這福音認識不多,所以開始時通常抱著「姑且一試」的心態去接受,納阿曼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。而以色列王耶曷蘭是一個認識了天主,但卻是一個沒有信德和望德的典型,與不認識天主的納阿曼成了強烈的對比!我們應該引以色列王為戒,向納阿曼學習。作者寫這個故事的時候,用了對比的手法鋪排情節,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
第二,不認識天主的人對天主會有錯誤的觀念和期望,好像納阿曼一樣。例如,他們以為神跡是魔法,是誦唸一些咒語,做一些儀式便會發生異於常理的事。卻不知道神跡是天主的慈悲,是引領人認識祂,鼓勵世人回頭改過,與祂建立關係的標記。要知道醫治神跡絕不是肉體上痊癒那麼簡單,還有靈性層面上的意義。我們認識了這一點,對我們傳福音有很大的幫助。開始的時候,我們可能要遷就聽眾的錯誤,但往後必須加以糾正!

第三,彌撒中所有的讀經都是節錄的,是要取捨的。選讀的經文儘量傳達一些不會互相矛盾的訊息。例如第一篇讀經的故事,結尾就少了兩節,即第五章第十八、十九兩節!可能負責編輯禮儀的人不想節外生枝罷!但我個人認為這兩節是極為重要的,它們展示了納阿曼真心相信了天主;與及天主寬待所有相信的人。漏了這兩節,使整個故事停滯在肉體痊癒的層次,在靈性層次上卻失色不少,誠為可惜!所以,即使相信了天主的我們,對天主的認識原來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。各位兄弟姊妹,回家後請繼續默想《列下5:18-19》!

最後,不要小覷小人物的貢獻,倘若沒有以色列婢女的提示和納阿曼隨從的勸告,厄里叟先知的宣講是不會實現的。所以各位兄弟姊妹,天主喜歡給我們這些小人物立功的機會,請不要輕易放過任何宣揚福音和介紹未信教的親友入教的機會!另外,要學習納阿曼知恩報德的榜樣,全心敬拜天主和愛主愛人。

在默想福音訊息之前,也要認識一些古人的思想。第一,現代人知道痲瘋病是由真菌做成,今天可以用抗生素醫治。古人只知痲瘋病傳染性高,沒有醫治的方法,惟有把他們趕走或隔離,自生自滅。加上人們普遍認為這種疾病是神明的懲罰,痲瘋病人就是罪人,所以無論是猶太人或是外邦人,都由司祭,而不是醫生去鑒定病人是否真正痊癒。
路加福音第十章有一個「慈善撒瑪黎雅人」的比喻,聽起來好像批評猶太人,好像是種族的對比,其實是不同虔誠的對比,是儀式上的虔誠,還是愛德上的虔誠之間的對比!今天的故事,只有一個撒瑪黎雅痲瘋病人懂得回來光榮天主,感謝耶穌(路17:15-16),好像再一次批評猶太人。這樣解經就大錯特錯了!福音說明其餘九個人全部都是猶太人嗎?難道當中真的再沒有撒瑪黎雅人嗎?其實罪人是沒有國界的,猶太人、希臘人、中國人和撒瑪黎雅人都有,重點是全部都是須要天主拯救的人!今天的對比是數字上的對比,不是種族上的對比!是九個忘恩負義的人;和一個知恩感激的人之間的對比!

要知道「信德」是必須要由「感恩」來滋養的,在現代社會,感恩尤為重要。何解?絕症痊癒了,古代的人會感謝神明、更相信神明、更虔誠事奉神明。現代人絕症痊癒了,只會感激醫療團隊和先進的科技和儀器,甚至覺得是理所當然的,醫學昌明嘛!有多少人會記起應該感謝天主呢?這些人只會更努力賺錢來保命。到時,他們會轉為相信財神或借庫的觀音,他們還能保持,甚至加強自己的信德嗎?我深信,倘若沒有感恩之心的滋潤,信德遲早會枯萎!那麼,為甚麼耶穌說:「你的信德救了你」(17:19),而不是「你的感恩之心救了你」呢?簡單的回答是:這個懂得感恩的撒瑪黎雅痲瘋病人能保存他的信德,至於其餘九個痲瘋病人,因為沒有感恩之心的滋潤,他們遲早會喪失信德!到時,不知道他們可以憑甚麼獲得救恩了!

各位兄弟姊妹!雖然我們只需要小如芥子的信德,但它始終是脆弱的,需要我們悉心栽培。保祿宗徒的教導十分好:「你們甚麼也不要掛慮,只在一切事上,以懇求和祈禱,懷著感謝之心,向天主呈上你們的請求」(斐4:6)。亞孟。
天主保祐!


2022反省
圖片鳴謝:grok.com, ideogram.ai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