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年期第廿二主日,丙年
主題:滿招損 Pride Before Fall
同大家一樣,執事我喜歡看電影─不一定是宗教電影─因為電影娛樂性豐富,用誇張的手法,反映現實。例如在武俠片的世界裡,很多人爭權奪利,做甚麼武林盟主、武林至尊…旨在影射現實世界的人情冷暖。當中有不少訊息,頗為附合天主教的價值觀。例如在大多數的武俠片裡,武功高強的人物通常並不顯眼。到了最後關頭,他們纔現身解圍。反而那些花拳綉腿的嘍囉,卻經常欺善怕惡,結果在大俠出手時,便在眾人面前出醜!這些都是娛樂消遣的小事,借文字和影音,勸導讀者和觀眾「謙遜」的重要。在今天的福音裡,耶穌同樣講述日常生活的瑣事,教訓同祂一起吃飯的客人,尤其是那些自以為是的法利塞人,驕傲會出醜(路14:11)。出醜事少,倘若在國家大事上,例如外交和軍事,掌權者的「驕傲」,每每令國家和人民,付出沉重的代價。相信大家一定聽過「紙上談兵」這句成語,表面上沒有甚麼大不了;原來背後卻有一段沉痛的歷史。話說戰國時代,秦昭王派白起代替王齕領兵攻打趙國,他用「離間計」使趙王也陣前易帥,換來一個沒有實戰經驗,只會「紙上談兵」,而且心高氣傲的趙括,帶領數十萬趙軍迎戰入侵的秦軍。趙括一上任,便立刻推翻了老將廉頗的安排,另作部署。結果在長平一役,驕傲的趙括死在亂箭之下,四十萬投降的趙軍被白起坑殺!驕傲的後果,原來可以如此嚴重!
相信大家也有聽過「學而時習之」這經典名句,它是整部《論語》的第一句,點出了儒家思想的精粹。儒家思想認為,人生目標就是成為一個盡善盡美的人,孔子稱他為「君子」。這樣的人是經過千錘百鍊纔修煉得來的。君子有學養,能明辨是非。這修維是經過學習和實踐累積得來的。所以說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悅乎」。把知識付諸實踐,知行合一是快樂的,是有樂趣的。跟著是「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」,點出君子是一個有德行的人,不應該獨善其身,而要兼善天下(孟子‧盡心上)。所謂「德不孤,必有鄰」(論語‧里仁)。君子應該廣交朋友,向不同的人學習,即使不是同道中人,或是遠道而來的人,甚至是小人,也有值得學習或警惕之處!所謂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!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」(論語‧述而),就是這個道理。最後要修煉到「人不知而不慍」的境界。「慍」是怨恨、憤怒的意思。「懷才不遇」而沒有半點怨憤,當中不知克服了多少「自以為是」的心態,這不就是「君子」嗎?「自以為是」只不過是驕傲的一小步而已,還有更多累人累物的大驕傲!要做到「人不知而不慍」,在古代或許可以,在今天競爭激烈的商業社會裡,簡直沒有生存的空間。倘若你待人謙讓、談吐溫文、舉止儒雅,別人只會踏著你向上爬,連一句多謝也沒有!試問我們怎樣謙遜呢?
天主教的靈修,非常注重修煉謙遜,克制驕傲,因為驕傲是「七罪宗」之一。例如聖本篤在他的《會規》內,便羅列了十二級的「謙遜」,指導本篤會會士如何親近天主。謙遜是重要的,因為只有在謙遜的狀態下,真正的我、即「天主的肖像」,纔能表現出來。要知道天主無處不在,對別人驕傲,同時是對天主驕傲!所以驕傲,只會遮蔽了「天主的肖像」,掩蓋了真我!謙遜是「善」,虛偽的謙遜就是「偽善」,是驕傲的技倆!後世很多男女修會,都採用《本篤會規》。例如更嚴格的「熙篤會」,會士們在說話之前,先要獲得院長批准。他們用鉗制口舌的方法來修煉謙遜,是《本篤會規》的第九級謙遜!聖伯爾納鐸是「熙篤會」的一位聖人,他好像聖本篤一樣,羅列了十二級「驕傲」,勸勉會士們警惕。這就是今天福音的主題:「因為凡高舉自己的,必被貶抑;凡貶抑自己的,必被高舉」(路14:11),指出克制驕傲的重要。
今天的福音選段,可能為了時間問題,又或者擔心會出現兩個不同的主題,令教友分心。惟有採取權宜之計,抽起了中間有關耶穌在席間治好「一個患水臌症的人」(14:2)的片段。可惜留下了一條尾巴,沒有交代!今天選段的第一句清楚說明:「安息日,耶穌進了一個法利塞人首領的家中吃飯;他們就留心觀察祂」(14:1)。安息日,法利塞人留心觀察耶穌甚麼呢?今天的選段沒有交代,便立刻說「耶穌注意到…」(14:7)!耶穌由一個「被觀察者」忽然搖身一變,成為了一個「觀察者」,是一個刺耳的破綻,令聽眾不舒服! 其實,法利塞人在觀察耶穌會不會在安息日治病。安息日的法律,和其他梅瑟法律一樣,立法的本意是指導人履行天主的旨意,以獲得生命。可惜法利塞人驕傲偽善,自以為是。他們運用自己的法律知識,來指控耶穌。他們把助人獲得生命的法律,變成殺人的武器,已經不是第一次了。今次他們變本加厲,在同枱吃飯的時候,想近距離地挑剔指摘耶穌,完全沒有理會主人家的面子。或許請耶穌吃飯的法利塞人領袖,也邀請了他的同袍來他家中,默許他們搜集耶穌的「犯罪證據」,也未可知!無論如何,法利塞人的驕傲,已經到了病態的癡迷程度,到了聖伯爾納鐸所說的第十級驕傲:「公開反抗師長」!他們的處境,可謂危在旦夕!
天主子怎會不知道他們的心意呢?但耶穌基督非常忍耐,並沒有直斥其非,恐怕他們灰心喪志。祂本著憐憫的心,只講述了一個日常生活的比喻,柔和地教訓他們謙遜的重要,不要在人前出醜(14:11)。祂進一步教導他們不要短視,只注意世上的賞報和利益,而忘記了天上永恆的賞報,就是永恆的生命。正如第一篇讀經所說:「你越偉大,在一切事上越當謙下:這樣你纔能在上主面前,獲得恩寵」(德3:20)。所以不要把眼光放在現世,而是放在「上主面前」!於是,耶穌教導那個款待他的法利塞人領袖,和在場的所有聽眾,不要請那些可以回報他的人,而是接待那些貧窮病弱,沒有能力報答他的人:「在義人復活的時候,你必能得到賞報」(14:14),就是永恆的生命。
天主子就是天主聖言(若1:1),祂就是「成了血肉」的天主法律(1:14)。法利塞人想用法律來指控耶穌,簡直是班門弄斧!耶穌說:「看,這裡有一位大於撒羅滿的」(瑪12:42)。祂的確是胸襟廣闊,包容萬有的主宰。倘若祂斤斤計較,「有誰還能站立得住?」(詠130:3)且看耶穌被釘十字架受難時,祂不但沒有半句怨憤,反而為加害祂的人求情(路23:34),耶穌「不亦君子乎」!
各位親愛的兄弟姊妹!且讓我們謙虛地接受祂的教導,拒絕「驕傲」的誘惑,把目光放到永生去。亞孟。
天主保祐!
2022反省
圖片鳴謝:creator.nightcafe.studio, youtube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