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ranslate

Sunday, 27 July 2025

怎樣與天主討價還價? How To Bargain With God?

常年期第十七主日,丙年
怎樣與天主討價還價? How To Bargain With God?

相信大家對於討價還價,不會陌生。小至柴米油鹽,大至關稅及貿易配額,都涉及到大小規模不一的談判。除了物質上的利益重新分配外,談判過程中的鬥智鬥力和關係上的梳理,都是「講價」的重要成份!倘若可以選擇每天到街市買餸,或者是一周一次到超級市場掃貨,我相信前者比較受歡迎,因為除了購買到食物之外,與鄰里交談或者與商販議價,的確增添了生活中不少樂趣!近日美國挑起的關稅戰,影響著全球的政局。可見談判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生活技巧,我們應該好好地認識和掌握,在有談判空間的地方,爭取令雙方都獲得最大利益的方案。停!今天讀經的主題是祈禱,為甚麼把神聖的「與主交心」,看成一個功利的「與主談判」呢?執事你是否捉錯用神、離經背道呢?

我卻說:不少宗教行為,都包含有討好神明、以獲得庇佑的目的。人們除了奉獻祭品之外,有些還會做一些苦身克己的儀式,例如守齋和打苦鞭等,以博取神明的青睞!天主教信仰可以例外嗎?我們的祈禱,真的沒有半點「等價交換」 的意圖嗎?真的沒有父母,為了子女能夠獲得心儀的學校取錄而領洗嗎?難道天主沒有聽過以下的「祈禱/任務」嗎?「主啊!請幫助我獲得取錄,往後我一定每個主日參加全彌撒」、「主!我為好友唸一萬串玫瑰經,請治好她的癌症」、「主啊!倘若今次我能渡過難關,我保證會捐不少於五十萬給教區起新聖堂」…,不勝枚舉。請不要再天真了!明白到祈禱如何淪為談判,我們便可以避免犯錯,未嘗不是一椿美事!

今天的第一篇讀經展現了一個很獨特的「祈禱/談判」故事。前文是這樣的:亞巴郎99歲那年,天主藉著三個使者的形態顯現給他,告訴他天主要履行承諾,明年祂再來時,亞巴郎90歲的妻子撒辣,將會為他誕下一個兒子,他們要為這兒子起名叫「依撒格」,是「笑」的意思!與之前由埃及婢女哈加耳所生的兒子依市瑪耳不同,依撒格是天主所應許的兒子,他肩負著天主要藉著亞巴郎和他的後裔祝福萬民的承諾。上主天主要與他訂立永恆的盟約(創17:19),君王及救世主將會出於他的後裔!

上主的使者除了預告依撒格的誕生之外,還有另一個任務,就是去毀滅索多瑪城!很有趣,天主想做的事,其實不必告訴亞巴郎。但今次祂卻故意透露了祂的意向給亞巴郎知道。從此以後,每當天主大開殺戒之前,祂總會事先張揚給相關人士知道!例如:在梅瑟上了西乃山40天取十誡時,山下的以色列人強迫亞郎為他們造一隻金牛,帶領他們返回埃及。天主告訴梅瑟,祂打算消滅這些執抝的百姓;然後由梅瑟的後裔,另起爐灶(出32:9-10)!天主為甚麼要「事先張揚」給他們呢?上主的使者對亞巴郎說的話,可以給我們一點線索。他說:「我要作的事,豈能瞞著亞巴郎?因為他要成為一強大而又興盛的民族,地上所有的民族,都要因他蒙受祝福;何況我揀選了他,是要他訓令自己的子孫和未來的家族,保持上主的正道,實行公義正道,好使上主能實現祂對亞巴郎所許的事」(18:17-19)。原來天主想確保亞巴郎的後裔,能完成救贖世界的任務。以上這三節經文,就是今天第一篇讀經的開場白!可見上主天主所做的一切,都是為了使萬民蒙受祝福和獲得救贖。各位親愛的兄弟姊妹,作為基督徒,作為「信德之父」的後裔,我們應該「保持上主的正道,實行公義正道,好使上主能實現祂的救世工程」!

在一般的談判過程中,雙方都首先為自己設下最有利的「底線」,往後纔漸次讓步,最後達成雙方能接受的協議。美國挑起的關稅戰,就是這樣!但今次亞巴郎的對手,是深不可測的天主。在整個談判過程中,天主完全沒有披露祂的底線。即使亞巴郎得寸進尺,仍然去不到天主的底線。亞巴郎開了六次價,到了「十個義人」之後便停了下來,沒有顏面要求再減下去了!難道天主是沒有底線的嗎?天主是公義的,當然有祂的道德底線,我們是有限的受造物,未必有能力掌握!但亞巴郎為罪人祈禱,天主肯定會欣賞這份愛德,所以天主樂意陪亞巴郎一起玩這個「議價遊戲」。雖然亞巴郎失敗了,但他仍然是我們的榜樣,仍然是我們的「信德之父」!

耶穌基督在今天的福音講了一個比喻,教訓我們祈禱要有恆心和有耐性。那個敲門求餅的人,並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,而是為了別人的需要(路11:6),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。不過,我們為別人所求的,真的符合別人的需要嗎?例如,你的朋友不幸患上了末期癌症,你為他的痊癒祈禱,表面上是非常自然和恰當的做法。這不是愛德的表現嗎?不是信靠天主的表現嗎?且慢。停一停,想一想!全知全能的天主,需要你指教祂怎樣做一個稱職的天主嗎?你教導天主如何做事,表示你對天主有信心,還是缺乏信心呢?當天主「賞賜」一個重病給你朋友的時候,或許是為了改善他的性格、他的生活習慣;改善他與家人的關係、與天主的關係;或者讓他身邊的人提高警惕…等等。為他的痊癒祈求是愛德,讓他和更多人受惠也是愛德,那一份愛德更好呢?

耶穌基督在福音中是怎樣說的呢?且讓我們從尾說起罷!「你們縱然不善…何況在天之父,有不更將聖神賜與求祂的人嗎?」(路11:13)你讀起來覺得奇怪嗎?為甚麼我們求朋友的痊癒,天父卻賜聖神給我們,而不是給我們的朋友,治好他呢?因為我們不知道應該求甚麼,我們經常求錯了!我們求石頭而不是求餅、求蛇而不是求魚、求蝎子而不是求雞蛋(11:11-12)!天父又怎會賜我們錯求的事物,來傷害我們呢?保祿宗徒曾這樣說:「我們不知道我們如何祈禱纔對,而聖神卻親自以無可言喻的歎息,代我們轉求」(羅8:26)。所以天父賜聖神給祈求的人,代我們轉求正確的需要!再看耶穌的「求餅故事」,最後求助的人得到甚麼?是餅嗎?不是!而是「給他所需要的一切」(11:8b)。求餅的人真正的需要是甚麼呢?他需要明白天父的旨意!為甚麼要「恬不知恥」地求呢?好像亞巴郎為索多瑪求情一樣,他恆心地祈求,便漸漸明白到上主天主的旨意,掌握到甚麼是更好的一份(10:42),於是他停在「十個義人」!為甚麼他不運用最後機會,去爭取一個更低的門檻,一個更少的人數呢?要知道倘若一個團體的人數低於某個臨界值,這個團體便會被外圍環境所吞噬,不能持續下去!試想想,羅特一家四口,包括羅特兩夫婦和兩個女兒。倘若他們繼續留在索多瑪城生活,他們可以開枝散葉,擴充這個「義人的團體」嗎?

親愛的兄弟姊妹,雖然有些祈禱好像與天主談判,但只要不是自私的祈禱,而是為別人的益處祈禱,天主是非常樂意陪伴我們充滿「愛德」地祈禱。懷著「望德」,鍥而不捨地為有需要的兄弟姊妹祈禱。這樣,我們更能掌握天主的旨意;呼求聖神,啟發我們的思想,熾熱我們的道德勇氣,跟隨主的旨意作見證。亞孟。
天主保祐!


2022年反省
圖片鳴謝:https://creator.nightcafe.studio/

Sunday, 20 July 2025

選擇更好的一份 Choose The Better Part

常年期第十六主日,丙年
主題:選擇更好的一份 Choose The Better Part

所謂「謀事在人,成事在天」。相信很多人都有類似的際遇,即使你怎樣「機關算盡,艱苦經營」;到頭來「事與願違,滿盤落索」。另一方面,也有「無心插柳,信手拈來」的驚喜;不費吹灰之力、便水到渠成!難道相信冥冥之中有主宰的人,或者奉行天主旨意的人,便應該「無為」、「躺平」、甚麼也不做嗎?錯!要知道成果固然重要,但過程所帶來的得著,也不容忽視!即使成王敗寇,那些在歷史舞台上的所謂「失敗者」,也曾擔任過腳色,演繹過他們的腳本,成就未來發生的事!

今天的第一篇讀經,是一個耳熟能詳,有關「天主的朋友」亞巴郎(雅2:23)的故事片段。天主應許亞巴郎的後裔,多如天上星辰(創15:5),並且與亞巴郎立約,賜土地給他的後裔作實(15:18)。可是,亞巴郎的妻子撒辣不能生育,遂出主意由她的埃及婢女哈加爾作「代母」,完成天主的旨意(16:1-2)。亞巴郎一索得男,哈加爾為他們生了依市瑪耳(16:15)。十三年後,亞巴郎99歲。上主天主顯現給他,與他立約,並以「割損禮」作為參加盟約成員的標記(17:11)。這時,天主纔告訴亞巴郎祂的安排:上主要祝福撒辣,使她能高齡產子,成為一個大民族,君王要由她而出(17:16)。天主選定了撒辣給亞巴郎所生的依撒格及其後裔,作為萬民的福源,「你的妻子撒辣確要給你生個兒子,你要給他起名叫依撒格;我要與他和他的後裔,訂立我的約,當作永久的約」(17:19)。但亞巴郎和撒辣的努力,並沒有白費。天主因應亞巴郎的請求,同樣祝福依市瑪耳,使他也成為一個大民族,就是將來的阿拉伯人(17:20),也就是信奉惟一真神的穆斯林的祖先!這就是今天讀經一的上文。在讀經一,我們看到亞巴郎堂堂一個族長,身經百戰,仍然謙恭地、無微不致地侍候天主,博取祂的差遣或者賞賜。天主並沒有令他失望,一年後,亞巴郎100歲的時候,他獲得了一個應許的、由撒辣所生的應許之子、肩負永久盟約的兒子(18:10a)。

讓我們從《創世紀》的記載,給亞巴郎的人生做一個撮要,看看有甚麼值得學習的地方。我們不知道上主天主與亞巴郎來往了多少歲月,只知亞巴郎在75歲蒙召,離開兩河流域,出發到埃及和客納罕地一帶。10年後,天主在神視中給亞巴郎應許,他的後裔多如星辰。並且與他立約,一年後依市瑪耳出生。再過了13年,即蒙召後24年,亞巴郎99歲,天主顯現給他,重新立約,以割損禮為標記,並且明言以撒辣所生的依撒格為應許之子,上主天主要與他和他的後裔,建立永久的盟約,祝福萬民。不知過了多少歲月,天主考驗亞巴郎,命令他把心愛的兒子依撒格祭獻。當時依撒格有多大呢?無從稽考。但有能力背負起「全燔祭」用的木柴上山,相信不會是十多歲的少年。有些聖經學者根據依撒格背負木柴跟著亞巴郎上山祭獻一幕(22:2; 6),看到依撒格有耶穌基督背負十字架上山被釘的預像;所以推測當時依撒格是33歲云云。即是說,《創世紀》記載了天主在超過半個世紀以來,一共向亞巴郎作了最少四次重要的啟示:召選他、應許他、與他立約和考驗他。而亞巴郎則以良善、謙卑和勤奮的態度,相信並服從了天主。於是天主祝福亞巴郎成為萬民的福源(12:3)、萬民之父(17:5),而聖保祿宗徒更稱他為「信德之父」(羅4:16)。亞巴郎並沒有「無為」;雖然他對上主天主的旨意,一知半解,但他仍被動;卻積極地配合天主旨意而行事。亞巴郎的努力並沒有白費,成就了日後全球政治局勢的變幻;直到今天,仍牽動著世界的政經命脈!

今天的福音講述了兩姊妹如何表達對耶穌基督的愛慕:瑪爾大「動」,瑪利亞「靜」。雖然福音給讀者一個主基督偏袒瑪利亞的印象,但我想請大家把眼光,先放到一個容易被忽略的細節上,再判定耶穌是否偏心。請問福音有記載過瑪利亞的說話嗎?有!只有一句,而且是重複了她姊姊瑪爾大的說話:「主!若是祢在這裡,我的兄弟決不會死」(若11:21; 32)。與瑪爾大相比,瑪利亞的確是一個寡言的人,即使有意見都不會輕易告訴人,以致來安慰她的人,「以為她往墳墓上去哭泣」(11:31)。且看,不但瑪爾大投訴她,連猶達斯也抗議她(12:5)!瑪利亞好像是一個弱者/失敗者的代表,處處受人欺負,兩次都需要主耶穌為她解圍!作為基督徒,我們不是應該效法主耶穌的榜樣,為弱勢社群發聲嗎?所以主基督偏袒瑪利亞的印象,是錯的!

其實,耶穌基督不但為公義、為弱者發聲,並且藉此機會,教訓我們應該把焦點放到甚麼地方。主對瑪爾大說:「其實需要的惟有一件。瑪利亞選擇了更好的一份,是不能從她奪去的」(路10:42)。「更好的一份」一定不是「惟有一件」的全部,只可以是「惟有一件」的一部份。即是說,瑪爾大選擇了「稍遜的部份」,瑪利亞挑選了「更好的部份」。所以兩姊妹各有千秋,但兩者都未臻完美!瑪利亞挑選了更好的一部份,何以見得呢?讓我們再看復活拉匝祿事件,試問誰的功勞較大呢?是先去迎接耶穌的瑪爾大,還是俯伏在耶穌前哭訴的瑪利亞呢?答案非常顯而易見。雖然瑪利亞用了和瑪爾大同一樣的祈禱,但效果立竿見影!難怪瑪爾大迎接耶穌後,要跑回去找瑪利亞幫忙了(若11:28)!

那麼,我們需要操心忙碌的「惟有一件」是甚麼呢?答案在耶穌對猶達斯所說的話:「你們常有窮人和你們在一起;至於我,你們卻不常有」(12:8)。做耶穌的門徒,需要操心忙碌的,惟有是與主在一起!這是很明顯的,但大部份人都有千萬個藉口做不到。即使是「好公義、行憐憫」的人,很容易變成了瑪爾大,「為了許多事操心忙碌」(路10:41)。「為大局、為形象、為程序、為正確、為顏色、為了不傷害感情、為了…」而輕視了「惟有的一件」!至於在祈禱中、在神視中經常與主在一起的人,倘若他們拒絕接觸其他人,連動一根指頭去服務有需要的人也不動,便錯過了機會,去親近臨在這些人身上的普世君王了,豈不可惜!

各位親愛的兄弟姊妹!世界上有很多「瑪爾大」,亞巴郎亦是其中一個!所以,請放心,你們的操心忙碌,倘若是為了承行耶穌基督的旨意,是不會白費的。全能的天主一定有能力把不完美的,轉化更新為圓滿。亞孟。
天主保祐!


2022年反省
圖片鳴謝:ideogram.ai

Sunday, 13 July 2025

守法足以得救 Keeping the Law Suffices Salvation

常年期第十五主日,丙年
主題:守法足以得救 Keeping the Law Suffices Salvation

聖經學者普遍認為《申命紀》輯錄了梅瑟的遺囑,重覆演繹守誡命應有的精神。守誡命是獲得自由,獲得釋放,獲得發展成長的不二法門,因此掌握它的精神是重要的。天主藉著亞巴郎和他的後裔,祝福全人類。所以啟示給以色列人,用來解放拯救他們的誡命,同樣適用於全人類。天主子耶穌基督曾說過:「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廢除法律和先知,我來不是為廢除,而是為完成」(瑪5:17),因此舊約的誡命,仍然有效。天主子來到世上,幫助人類更有效地履行誡命,獲得永生。

在舊約時代,以色列人怎樣看待誡命呢?例如,是法律條文重要,還是立法的精神,立法的初衷重要呢?讓我們看看梅瑟如何結束他的第二篇演說:「在這些石頭上,應清清楚楚刻上這法律的一切話」(申27:8)。石頭是相對堅硬的,給人一種穩重不變,不屈不朽的感覺。因此,法律條文是不會輕易修訂,「朝令夕改」是管治的大忌。耶穌基督又怎樣「完成」法律呢?福音記載,當法利塞人用一個犯姦淫的婦人來試探耶穌時,主「卻彎下身去,用指頭在地上畫字」(若8:6b; 8)。耶穌基督用指頭畫字,表示祂的天主身份(出31:18);耶穌不在堅實恆久的石上,而是在地上,在塵土上畫字,表示了天主的慈悲。立法者不願意強硬地,僵化地懲罰犯錯的人,祂不忍看見世人的喪亡,卻渴望他們回頭悔改,樂意給人類第二次機會。天主子讓我們更明白,天主與人立約和頒布誡命的初衷。

另外,誡命以甚麼為後盾呢?用甚麼手段來協助世人遵守誡命呢?作為受造物,並且是受了「原罪」所傷害,失去了天主恩寵的人類,世人很自然地會從賞罰的角度來考慮。遵守誡命有甚麼益處?違反誡命有甚麼懲罰?梅瑟的第三篇演說,開宗明義在《申命紀》第廿八章,便羅列了賞和罰。但其中只有13節述說守規矩有甚麼獎賞,卻有54節仔細地說明違反誡命有甚麼懲罰,包括個人的災難和國家的滅亡!結果,以色列人之所以守誡命,是出於「害怕懲罰」的低層次,多於「愛慕天主」這更高的層次。倘若停滯在這低層次,實在有礙他們的全面發展。

以色列人不知道有「愛天主」這個高尚的層次嗎?沒有可能!梅瑟在第一篇演說,重新解釋一次十誡,並且把誡命的精神—愛—濃縮在一篇每天頌唸兩次的禱文之中,就是著名的Shema:「以色列!你要聽:上主我們的天主,是惟一的上主。你當全心、全靈、全力,愛上主你的天主」(申6:4-5)。他們每天兩次宣認相信惟一的真主,並且毫無條件,毫無保留地愛慕祂,又怎可能反悔,怎可能出於害怕受罰纔守誡命呢?在今天的第一篇讀經,梅瑟已預料到他們會誤入歧途,便勸勉他們「全心全靈回頭」(30:10),恢復「愛天主」的精神。的確,實踐天主的誡命並不難,不用上天下海,不用做轟轟烈烈,驚天動地的大事。梅瑟用以下的形象,說明守誡命容易之處:「其實,這話【指『誡命』】離你很近,就在你口裡【指Shema】,就在你心裡,使你遵行」(30:14)。聖保祿在解釋句經文時,用當代的慣用語演釋他的神學思想:「因為心裡相信,可使人成義;口裡承認,可使人獲得救恩」(羅10:10)。心裡相信,最容易不過;口裡承認,又有何難?所以出於愛慕天主的動機來守誡命,輕而易舉!

那麼,既然知道誡命的精神是愛,為甚麼還死守條文呢?問題出在哪?今天的福音揭露了一點端倪。試想想,法學士為甚麼要試探耶穌(路10:25)呢?因為耶穌傳福音時所顯示的權威,動搖了法學士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。他們需要找機會擊倒耶穌,重奪昔日光輝。可見,虛榮、自私和貪婪,導致法學士和法利塞人鼓吹條文重於精神。如今耶穌基督竟然借自己的口說出答案,怎可能這樣輕易放過這個木匠出身的「拉彼 Rabbi」!便繼續找空隙,窮追猛打。既然從「天主」找不到缺口,惟有從「近人」殺出一條血路。「但是,他願意顯示自己理直,又對耶穌說:畢竟誰是我的近人?」(10:29)可惜這一招半式,乏善可陳,而且還暴露了法學士自我中心的破綻!於是慈悲的主說個「慈善撒瑪黎雅人」的故事,問一條「你以為這三個人中,誰是那遭遇強盜者的近人呢?」(10:36)的問題,對症下藥,治癒法學士的自我中心。幸好這法學士良心未泯,儒子可教。他所欠缺的,是一股道德勇氣,將正確的事,付諸行動。於是主耶穌對法學士說:「你去,也照樣做罷」(10:37b)。天主子對這位法學士說「你去」,表示了一個差遣!天主不但召選了這位法學士回頭悔改,放棄以往自我中心的思維;更差遣他從落難人的角度,體會到別人的需要,伸出援手。

親愛的朋友,我們心中或許有個法學士,誤入歧途,知而不行。且讓我們祈求天主聖神,重燃「剛毅」之恩,有充沛的道德勇氣,以愛慕天主為出發點,向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,愛我們的近人,服事那臨在他們當中的君王(瑪25:40),分享祂的永恆生命。亞孟。
天主保祐!


2022年反省
圖片鳴謝:ideogram.ai, creator.nightcafe.studio

Sunday, 6 July 2025

耶穌需要我們回應聖召 Jesus Needs Our Responses To Vocation

常年期第14主日,丙年
主題:耶穌需要我們回應聖召 Jesus Needs Our Responses To Vocation

聖經滿載天主對世人的承諾,這些承諾是全人類的希望。的確,大部份人,例如不認識天主的人,認識卻不相信的人,依恃財富權勢的人和自暴自棄的人,對天主的承諾會無動於衷。即使如此,幸好還有一少撮人相信衪,倚靠衪。為了這一少撮人,天主會寬免所有人。亞巴郎為索多瑪城求情的故事,就是一個好例子。「為了這十個我也不毀滅」(創18:32b)。亞巴郎始終是一個凡人,與很多人一樣,因過份自信而失敗了,但天主絕不會放棄祂拯救世人的努力。當初亞巴郎回應了祂的召叫,離鄉別井,這已經是人類成功的第一步,天主需要更多人慷慨回應衪的呼召。

「原罪」令人喪失了看見天主的能力,便失去了安全感。人類便追求其他可見的,可觸摸的替代品,例如健康,財富和權勢等等來給予保障,來安慰自己。這些替代品令人遠離天主,又不能替代天主,我們稱之為「偶像」。為了撥亂反正,天主便留下一些同樣可見的,可觸摸的蛛絲馬跡;一些記號,一些象徵,給予世人希望,引導世人歸向衪,親近衪。天主子耶穌基督建立教會,履行天父救贖世人的工程。教會亦藉著各式各樣可見的標記,例如聖事,聖儀,聖像畫,唸珠和聖牌等,指引世人的心靈,回歸親近天主。今天的第一篇讀經提及的「耶路撒冷」,就是一個給予希望的可見象徵。

耶路撒冷曾是宏偉的京城,撒羅滿王在那裡興建了金碧輝煌的聖殿,使耶路撒冷成為盛極一時的經濟,政治,宗教和文化中心。可惜統治者沒有履行牧者的責任,落得亡國充軍巴比倫的收場,結果聖殿被焚,京城被毀。天主當然不會放棄拯救衪的百姓,遂安排了波斯帝國解放他們回國重建聖殿。有如諾厄的故事一樣,天主給予衪的百姓第二次機會。這就是今天第一篇讀經的思想背景。聖奧思定教導我們如何閱讀經文的象徵意義。「耶路撒冷」可以象徵末日審判後的天國,而天國在末世時期,就是教會。藉著教會,「就如人怎樣受母親的撫慰,我也要怎樣撫慰你們,你們必要在耶路撒冷享受安慰」(依66:13),天主也有如母親一樣,撫養安慰那些回應衪召選的人。

在今天的第二篇讀經,聖保祿宗徒引用了另一個希望的象徵——十字架。十字架原本是羅馬帝國最殘忍,最羞辱死囚的刑具,但聖保祿轉化了它成為出死入生的標記。「因為藉著基督,世界於我已被釘在十字架上了;我於世界也被釘在十字架上了」(迦6:13b)。基督死在十字架上,卻復活了。祂死而復活,戰勝了死亡,戰勝了世界,即保祿所說的「把世界釘在十字架上」,給予信靠祂的人永生的希望,而十字架亦成為了獲得永生的標記。耶穌基督也認同保祿的觀點說:「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:聽我的話,相信派遣我來者的,便有永生,不受審判,而已出死入生」(若5:24)。為被罪惡奴役的人,結局是明顯的,就是死路一條。所以天主子和宗徒們的教導,指示了一條活路,的確是福音。

今天的福音所描述的事情,發生在耶穌基督起程前往耶路撒冷受難的路上。「此後,主另外選定了七十二人,派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在衪前面,到衪自己將要去的各城各地去」(路10:1)。可見十二宗徒已不足以完成拯救世界的任務,天主需要更多人慷慨地回應衪的聖召。耶穌基督跟著說:「莊稼多而工人少,所以你們應當求莊稼的主人,派遣工人來,收割衪的莊稼」(10:2)。這些工人要有甚麼學歷、能力呢?沒有!不論年齡性別,只要聆聽和辨別天父的呼召,肯慷慨回應便是。

倘若我們不熟悉聖經,我們很容易誤解耶穌基督跟著說的一句話,祂說:「你們去吧! 看,我派遣你們猶如羔羊往狼群中」(10:3)。倘若這句話給你一個「送死,送羊入虎口」的印象,你就大錯特錯了!其實,耶穌基督在引用先知的預言。先知在描繪默西亞王國時曾這樣說:「豺狼將與羔羊共處,虎豹將與小山羊同宿;牛犢和幼獅一同飼養,一個幼童即可帶領牠們」(依11:6)。所以,耶穌基督不是派遣七十二人去送死,而是去建樹默西亞王國!

耶穌基督派遣十二宗徒傳福音時,路加明言天主子賜給他們「制伏一切魔鬼,並治療疾病的能力和權柄」(9:1)。今次派遣七十二人,路加沒有提及驅魔,主只吩咐他們「要醫治城中的病人,並給他們說:天主的國已經臨近你們了」(10:9)。七十二人的工作會因此而有欠理想嗎?沒有!路加報導他們「歡喜地歸來」(10:17a),他們很有成就感。請注意,即使當初耶穌基督沒有給他們降魔的權柄,有需要時,七十二人同樣有權柄驅魔。可見蒙召的人,無須顧慮太多,亦沒有可能預先列出一張清單,要求天主滿足清單上所有要求,纔為天主服務!亞巴郎有「天主自會照料」(創22:8)的胸襟,他成為「信德之父」,的確實至名歸。
凡夫俗子總渴望有所成就,喜歡有出色的成績。做耶穌基督的門徒切忌注重成就!天主子立刻指出真正喜樂之所在:「你們應當喜歡的,乃是因為你們的名字,已經登記在天上了」(路10:20)。能夠制服邪魔固然壯觀,但追求剎那的光輝,又豈及永恆生命的寶貴。

親愛的兄弟姊妹,在天主的企業裡,有很多職位空缺。你和我只要肯慷慨回應,不用愁力有未逮,因為天主自會照料。我們不應本末倒置,把喜樂寄託在成就之上,而是在於與天主聖三的關係之上。這樣,我們便可以與聖保祿宗徒一起說:「從今以後,我切願沒有人再煩擾我,因為在我身上,我帶有耶穌的烙印」(迦6:17)。亞孟。
天主保祐!


2022年反省
圖片鳴謝:ideogram.a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