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ranslate

Sunday, 3 August 2025

痛定思痛! Reflect Only When It Hurts!

常年期第十八主日,丙年
主題:痛定思痛! Reflect Only When It Hurts!

問問大家,去馬會投注站買「六合彩」、買馬、過澳門或者上郵輪出公海賭博等等,有沒有犯「十誡」呢?要回答這個問題,我們需要「在起初」開始說!在起初,天主創造了一個適合人類生活的天地,並命令人類代表祂管理這個世界,所以我們應該勞動;又因為人類有「天主肖像」的尊嚴(創1:26),不是奴隸(出20:8-11),所以「工人自當有他的工資」(路10:17)。但人心不足,心存僥倖,希望以小博大。中國人尤其喜歡賭博,不但可以贏錢,而且賭博過程令人亢奮。不過,贏錢純屬僥倖,是不勞而獲,動機是一個「貪」字!「貪婪」是「七罪宗」之一,是誘惑而不是罪。所謂「願賭服輸」,賭博輸了錢是自願的。基於上述種種理據,我們可以肯定,參予「賭博」並沒有犯十誡。可惜,賭博帶來的亢奮容易令人上癮,而很多人缺乏「四樞德」中「節制」的美德,結果傾家蕩產,禍及妻兒朋友!這樣就犯十誡了!

主耶穌在「山中聖訓」中,曾經提高三條誡命的要求!例如:「不可殺人」,耶穌基督把要求提高到「不可發怒」(瑪5:22)。「憤怒」是「七罪宗」之一,如上所說,「憤怒」是誘惑而不是罪。但是,一旦管理不好自己的憤怒,再加上「嫉妒」,就會好像加音一樣,殺了自己的弟弟亞伯爾(創4:8)。可見管理好「七罪宗」的誘惑是很重要的。其餘兩條誡命是「不可姦淫」和「不可發虛誓」,卻沒有「不可偷盜」!難道「七罪宗」中的「貪婪」並不嚴重嗎?

在舊約的法律中,明文規定了用死刑懲罰某些犯罪行為,例如:「未受割損的男人」(創17:14)、「無酵節內吃有酵之物」(出12:15)、「在安息日工作的人」(31:14)和「拜偶像」(32:28)等等。不過,「貪婪」不是「罪」,祇是一種誘惑。要教化百姓抗拒「貪婪」的誘惑,用嚴刑峻法是不行的!有人周轉不靈,向「觀音借庫」,你祇能懲罰他拜偶像而不能懲罰他貪心;有人因工作關係不守安息日,你祇可以懲罰他不守安息日,不能懲罰他貪婪!那怎麼辦呢?耶穌基督在今天的福音中,告誡信徒不可貪婪。且看祂怎樣教化我們。

主耶穌教訓的重點就在這一句:「你們要謹慎,躲避一切貪婪,因為一個人縱然富裕,他的生命並不在於他的資產」(路11:15)。雖然耶穌沒有提及十誡,但這個勸諭是「生命攸關」的,因為主說:「他的生命並不在於他的資產」!我們自然要問:「生命並不在於資產,在於甚麼呢?」當然是在於與「生命之主的關係」!倘若我們的資產,成了我們生命的中心,我們時時刻刻只關心怎樣增加我們的資產,使我們安心,卻使我們遠離了天主。這資產便成了使我們上癮,並傷害我們生命的毒品!倘若我們聽從主的訓導,以「神貧」的精神生活,善用這些資產,愛主愛人,我們便得到永生(瑪5:3)。其實,除了金錢財富之外,其他如健康、事業、成就、學問和理想等等,這些事物會給我們安全感、滿足感。倘若我們不知節制,我們同樣會貪戀,會上癮,會令我們遠離天主而喪失了永生。儒家思想也有類似的「永生/不朽」教訓:「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雖久不廢,此之謂不朽」(左傳‧襄公二十四年)。

耶穌基督是普世君王,祂的說話就是法律,是教我們獲得生命的金科玉律,而不是嚴刑峻法。祂用比喻說出真理,抉擇權放在我們手裡!但今次祂的用字,卻相當嚴厲。首先,讓我們看看今天的第一篇讀經。相傳這是出自撒羅滿王的手筆,是猶太經典中的智慧文學。它指出人生的一個重要真理:「因為有人以智慧、學問和才幹勞作得來的,卻應留給那未曾勞作的人,作為產業:這也是空虛和大不幸」(訓2:21)。這句話總結了他的心血結晶,而中國文化也有類似的訓導。司馬光是宋朝的史學家和政治家,他寫了著名的【資治通鑒】,給後世的帝王參考治國之道。相傳司馬光留下了這樣的教訓給後人:「積金以遺子孫,子孫未必能守〔俗語也有云:富不過三代〕;積書以遺子孫,子孫未必能讀。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,以為子孫長久之計」。眾所周知,我們所說的「積陰德」,正是耶穌在有關末日審判的「山羊與綿羊比喻」中所說的:「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,就是對我做的」(瑪25:40b),是相同的道理。做父母的,無論嚴厲或慈愛,也要把這個真理,傳授給下一代。

今天比喻中的富人,並沒有做錯甚麼:既然豐收到沒有地方收藏物產,另建更大的倉房收藏,積穀防饑沒有做錯。舊約的若瑟也是這樣做,在七年的豐收年建倉儲糧,應付未來七年的饑荒(創41:47-49, 53-57)!靈魂可以休息,守安息日,甚至安息年(肋25:4),都是守天主的法律,沒有錯!至於「吃喝宴樂」也不為過。路加寫福音的時候,用了「吃喝宴樂」一詞共六次,而只有一次是不好的,就在「富翁與拉匝祿」的比喻中。在這個比喻中,錯也不在富翁的「吃喝宴樂」,而在於他沒有施捨給生病的乞丐拉匝祿,沒有愛那位臨現在最小兄弟身上的君王!回到今天的比喻,耶穌基督只是用生動易明的形象,重複一次撒羅滿王哲學性的教訓:無論人怎樣努力,他的成果通常是由沒有付出過勞力的人享受!但耶穌用了「今夜」一詞,是嚴厲的!不要引用聖詠的「因為千年在祢的眼前,好像是剛過去的昨天,好像夜裡的一更時間」(詠90:4)來麻痺自己,以為天主對你好像對待亞當一樣。雖然天主曾警告亞當,吃了禁果那天就會死(創2:17),但亞當卻活了九百三十歲(5:5)!要知道「今夜」一詞在福音中只出現過三次,其中兩次是耶穌預言伯多祿三次否認祂,都是即晚發生的,所以比喻中的這個富翁也不會例外。「今夜」就是今夜,已經「水浸眼眉」,不會是千年之後的事了!試問有多少人知道「積陰德」的迫切性呢?

親愛的兄弟姊妹,你可以選擇好像「浪子的比喻」一樣,「痛定思痛」,受挫折後纔回頭改過。你也可以選擇其他人的榜樣,未雨綢繆,積穀防饑。
天主保祐!


2022年反省
圖片鳴謝:ideogram.a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