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ranslate

Sunday, 23 March 2025

忍耐是望德的基礎 Patience Is the Foundation of Hope

四旬期第三主日,甲年
主題:忍耐是望德的基礎

今天教會舉行候洗者第一次考核禮,給他們驅魔和傅油,加強他們領洗前靈魂的淨化。聖道禮選用甲年讀經,無論為候洗者還是為已領洗的教友,神益非常豐碩,值得一再默想。

不可不知,《梅瑟五書》記載了梅瑟兩次擊石出水的故事。很多人卻把兩件事蹟,混為一談。第一次擊石出水發生在勒非丁,以色列百姓沒有水喝,天主吩咐梅瑟用擊打尼羅河的棍杖,擊打在曷勒布的磐石,就有水流出來給百姓喝(出17:6)。這就是今天第一篇讀經的故事,是百姓缺乏了忍耐,埋怨梅瑟和天主。於是梅瑟稱那地方為「瑪撒」,因為他們在那裡試探過上主;又稱那地方為「默黎巴」,因為他們在那裡爭吵埋怨(17:7)。其後,以色列人來到了西乃山(亦稱為曷勒布山),與上主天主訂立「西乃山盟約」。梅瑟上了西乃山四十天,領受「十誡」,作為上主天主與以色列人建立盟約的標記。在山下的群眾又一次缺乏忍耐,迫亞郎給他們打造一隻金牛,帶領他們返回埃及。上主天主當然非常不滿,祂打算消滅這班叛逆的人民,然後由梅瑟和他的後裔從新開始,成為一個大民族,進駐預許的福地客納罕。經梅瑟的勸諫,上主天主沒有立刻消滅以色列人(32:1-14),而是讓他們在曠野流浪四十年,老死在曠野中,由離開埃及的第二代以色列人,進佔預許的福地(戶14:29-35)。

第二次擊石出水發生在卡德士(20:1),距離第一次超過三十多年,百姓已經是出埃及後的第二代了。他們兜兜轉轉,來到當年抱怨沒有水飲用的地方。上主天主遂吩咐梅瑟拿著棍杖,與亞郎把會眾召集在從前爭吵過的地方─默黎巴,當著他們眼前對磐石發命,叫磐石流水,磐石便會出水給百姓飲用(20:8)。這一次梅瑟沉不住氣,在磐石前發怒說:「你們這些叛徒,聽著!我們豈能從這磐石中給你們引出水來?」言下之意,是上主天主給他們飲用這活水,不是梅瑟自己!說完,便舉起手,用棍杖打了磐石兩次,纔有大量的水湧出,給會眾飲用(20:10-11)。這一次是梅瑟缺乏了忍耐,也就是為了這個原因,上主天主對梅瑟和亞郎說:「因為你們沒有相信我,使我在以色列子民眼前被尊為聖,所以你們不得領這會眾進入我賜給他們的土地。」(20:12

這兩個擊石出水事件,讓我們明白到以色列人所代表的人類,非常缺乏耐性,連經常與上主天主同行的偉大聖人,那怕是梅瑟,也不能例外!更危險的是,對上主天主缺乏忍耐,後果非常嚴重。為甚麼忍耐是重要的呢?
在不如意的環境中的「忍耐」和「堅持」,能表現出一個人對目標和理想,懷有「望德」,「希望」;而「望德」最能表達一個人對上主天主的「信德」和「信靠」。被天主懲罰的以色列人,就是由於缺乏忍耐,抱怨梅瑟和天主,不能表現出對天主的信靠,結果被天主懲罰。員工對老闆的忍耐,表示他們相信老闆仍然能為公司賺錢;士兵對統帥的忍耐,服從諸多不合理的要求,表示他們相信統帥能領導他們取得勝利;市民大眾對政府施政的忍耐,表示他們對政府未來的管治,仍有信心。另一方面,父母對子女的忍耐,表示他們對子女的未來有信心;老師對同學的耐心教導,表示他們對社會的未來棟樑有信心。所以,基督徒能忍受因信仰天主所帶來的諸多不便,甚或是宗教上的迫害時,表達了他們對天主的信德和望德;另一方面,上主天主不斷給罪人悔改和修和的機會,是祂對人類有信心和希望,認為即使是敗壞了的人類,仍然能結常存的果實(若15:16)。

保祿宗徒在今天的第二篇讀經,明確地指出,「望德」的基礎在於忍耐。可惜今天的節錄,省略了關鍵的經文,姑且抄錄如下:「因為我們知道,磨難生忍耐,忍耐生老練,老練生望德,望德不叫人蒙羞」(羅5:3b-5a)。在保祿的詞彙中,「不蒙羞」即是「獲得救恩」的意思(9:33b; 10:10-11)。就是憑著這份對上主天主的希望,基督徒「連在磨難中也歡躍」(5:3a),在好像絕望的困苦或迫害中,仍能忍耐到底,盼望天主救恩的出現!為甚麼上主天主值得我們對祂懷有希望呢?理由非常簡單,且讓我以富可敵國的李嘉誠先生做對比,加以說明;李先生日理萬機,倘若他不知道你的存在,他怎會關心你呢?即使知道了,倘若他覺得你的困難與他無關,他怎會幫助你解決困難呢?即使他願意解決你的困難,但他總有一天不再存在,他又怎能永遠幫助你和你的後代子孫呢?但我們所盼望的上主天主是不一樣的。祂既是一個創造我們的全能天主,更是一個關懷愛護我們的天主。正如保祿宗徒在今天的讀經繼續說:「當我們還在軟弱的時候,基督就在指定的時期為不虔敬的人死了…這證明了天主怎樣愛我們…不但如此,我們現今既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獲得了和好,也必藉著祂而歡躍於天主」(5:6-11)。 天主子耶穌基督,就是不可見的天主,對全人類慈愛的標記。基督以無罪之身,代替罪人死在十字架上,賠償了古往今來全人類的罪債,還撒殫一個公道。基督更從死者中復活,賜予信從祂的人永恆的生命。但是,被罪惡奴役已久的人類,想接受這份天主的慈愛,是有困難的。

今天福音的故事告訴我們,要接受天主的慈愛可能會遇上的困難。但困難是有辦法解決的!
一開始,這個撒瑪黎雅婦人以性別歧視和種族歧視,來拒絕天主的慈愛(若4:9)。但耶穌基督絕不會輕言放棄,祂非常有耐性地慢慢引導這位婦人,渴求「活水」(4:10)→「永遠不渴」→「湧到永生」(4:14)─即是說,獲得天主的救贖恩典。但婦人仍然停留在物質的層次上,誤會這「活水」會帶給她方便,不再需要避開其他人,在中午纔來到這口井打水!避開人群正是婦人的死穴所在。這時,耶穌讓婦人認真面對自己的困苦(4:16),然後展示出自己的全知!婦人加深了對耶穌基督的一點認識後,便試圖挑起一個宗教爭議,與耶穌基督劃清界線(4:19-20)。這是有關在甚麼地方朝拜天主,纔是正確的爭論:即是在撒瑪黎雅的貝特耳(列上12:28-33)朝拜天主,還是在耶路撒冷。其實,這個爭端是子虛烏有的,因為「到了時候,你們將不在這座山,也不在耶路撒冷朝拜父」(若4:21)。地點不是朝拜天主的重點,因為天主無處不在,處處都在。重點是朝拜的態度,所以耶穌說:「天主是神,朝拜祂的人,應當以心神以真理去朝拜祂」(4:24)。這時,婦人已用盡了拒絕天主的理由,她便跑回城裡向人─即從前不願接觸的人─宣講耶穌基督(4:29)!

親愛的朋友,天主聖言的神益,實在太豐富了,不能盡錄。願祂的話在你們心內,成為湧到永生的水泉(4:14b);願這水泉賜給你力量,向人宣講天父的慈愛,在他們心內引發出對上主天主的希望和信靠。在這禧年,讓我們加倍努力,履行「希望的朝聖者」職務。亞孟。
天主保祐!


2023年反省
圖片鳴謝:ideogram.ai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